【48812】小小剪纸里的年月流通

时间: 2024-08-17 11:28:30 |   作者: kaiyun官方下载app

  从姥姥、母亲到她自己,再到她的女儿们,伏兆娥一家完成了剪纸的四代传承。艳丽的剪纸是四代女性生射中的亮色,但她们人生的底色却大不相同。

  “我姥姥14岁时从甘肃流落到宁夏,后落户成家。姥爷早逝,小脚的姥姥不方便下地劳作,只能靠给人做鞋、刺绣保持生计。尽管日子困难,但姥姥从始至终坚持剪纸。”伏兆娥说,姥姥那个年代,薄薄的窗花是困苦日子里的“奢侈品”,新年、端午、中秋等重大节日里,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。往常的日子里,剪纸也减弱着日子的苦涩,贴在不同的当地,就叫不同的“花”,有窗角花、墙围花、炕围花、房顶花、灯笼花……

  “那时买不到现成的彩纸,我姥姥就将麻纸染成彩纸,用朱砂染成红纸、羊绿(一种土颜料)染成绿纸、墨汁染成黑纸、蓝色墨水染成蓝纸,剪出吉庆有余、山公摘花椒等喜庆吉利的图画。她老人家剪纸用的剪刀是在铁匠铺打的,又重又长。到我母亲剪纸时,有了轻盈的新制剪刀,彩纸也能买到了。”在伏兆娥的回想中,到了母亲这一代,尽管没有脱节贫穷,但日子已开端渐渐转好,她清楚地记住母亲用头发从货郎担子上换回剪刀、用鸡蛋换来彩纸。

  包产到户后,犁地撒种、打麦割麻、推磨碾米……伏兆娥的母亲一年忙到头,并且将这些劳作场景剪进剪纸里。“咱们的衣服破了洞,母亲就用碎布头剪个花样儿补缀上去,他人都夸美观。”伏兆娥的回想里夹杂着痛苦。

  伏兆娥5岁握剪刀,七八岁时就因剪功高明家喻户晓。到了谈婚论嫁的年岁,未婚夫送给她的见面礼便是一把精巧的剪刀。

  上世纪八十年代起,伏兆娥连续在报刊杂志上宣布剪纸著作,并在区内外大赛中一再获奖,引起重视。1993年,她作为宁夏民间艺术团成员赴日本进行文明沟通,这是她第一次出国。她的剪纸艺术广受赞誉,不只圆满完成沟通使命,还用著作换来外币,给家里任何一个人都带回了礼物。1997年,她应邀到镇北堡西部影城作业。彼时,旅行消费成为国内消费潮流,伏兆娥剪纸作业室这道“活景点”大受欢迎,“瞬剪”肖像是她的擅长绝活。

  “我不会讲故事,但我会剪故事。”伏兆娥的剪纸著作不局限于传统体裁,而是斗胆立异,照应年代,“一带一路”“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”等都成为她的发明体裁。

  2008年,伏兆娥成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明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;2018年,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。她赴国内各地参与文博会、世博会,广泛传播剪纸艺术;她热心参与国际文明沟通活动,屡次赴国外沟通,在毛里求斯、老挝等国家举行我国剪纸训练班;她曲折国内多所高校,为大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教学剪纸课……

  伏兆娥用一把剪刀为自己剪出一个精彩人生,但她最感骄傲的是培育出了三个优异的女儿:大女儿硕士结业后留在北京,成为一名工作画家;二女儿大学结业后创办了文明公司;三女儿正在日本攻读经济学博士。

  “咱们这一代人很美好,不存在生计压力,可以专心于做自己想做的事。”伏兆娥的二女儿李剑说。

  李剑走出大学校门的第二个月就在银川创办了文明公司,现在将公司运营得风生水起。李剑的公司致力于将互联网形式引进我国民间艺术,在科技文创范畴开疆拓土。“现在咱们正在联合高校科研力气,预备对像我妈这样的民间艺人发明的精力文明产品做线上转化。以‘瞬剪’为例,将来咱们的‘瞬剪’科技不只会呈现在国内旅行景点满意游客个性化定制需求,并且会走出国门呈现在国外的街巷里,成为展现我国民间艺术的载体。”

  看着女儿在电脑上娴熟地规划、修正剪纸图样,伏兆娥觉得很奇特。尽管她不理解电脑技术,对女儿说的“文创”“互联网形式”等新词汇不甚理解,但她信任女儿走的这条路,将把包含剪纸在内的民间艺术面向一个更宽广的国际。(记者闻海霞)

  上世纪九十年代,伏兆娥(左)曾担任电影《这女性这辈子》美工,拍照中教艺人剪纸。图片由受访者供给

  李剑团队经过施行“普遗方案”训练中小学教师,推进剪纸技艺进校园。图片由受访者供给

  地址: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:750001新闻热线传真 协作洽谈